当同志身份不再特别的时候,工作起来是一种什么体验?为此,我们采访到了几位在外企工作的可人儿,感受一下他们的多元氛围。
「『接纳』不是特意提起,而是像日常生活一样日常」
老虎:慧与,北京
在和老虎交谈时,发现有两件事最能体现他们公司的多元和包容。
第一件事就是,在他们的茶水间门口贴着一张海报,上面画着两个有说有笑的男士,然后用大一号的英文写着「反对恐同、恐双、恐跨性别的行为」,并在结尾处,用简短的英文鼓励大家「以包容为荣」。但是,进出茶水间的人很多,却没有人对海报驻足评论。
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老虎说,「公司的友同『习俗』已经持续10年了,HR部门还会在每年的5月17日那天,发送集体邮件,向大家介绍LGBT人群。所以,LGBT已经不再会是一个特别的话题了。」
第二件事就是,老虎所在的部门经常要去日本出差。日本是一个保守的国家,但是有一次大家聊起日本同事和他男友在美国登记结婚的时候,大家并没有讶异。一位日本女同事还一脸羡慕地说,「真好,两个人都能上班挣钱。」
「不去讨论同志异于社会主流的婚姻形式,而是很生活化的羡慕。」真正的接纳大概就是这样了,不鼓励不宣扬,而是在了解之后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知道它有特点,但不特殊。
老虎说,「外企的良好LGBT氛围也和交友习惯有关。传统企业多是『以工作会友』,碰到冲突在所难免,所以大家都选择深柜,避免落人话柄。但是外企『以爱好会友』,工作日午间,公司会邀请健身或是瑜伽老师,带大家上一个小时的课。大家更注重兴趣相投,不再关心别人的私生活。」
即便如此,老虎也没有完全出柜,因为他觉得这是自己的私生活,没有必要站在舞台上告诉大家。但是别人来问,也不避讳。
其实,在「国际不再恐同日」和「骄傲月」等节日举办活动的公司不止慧与一家,还有一些细心的公司会制作一些彩虹周边,因为款式太过好看而遭到「哄抢」。
「经费有限,制作的1000多条『彩虹工牌』总是供不应求」
大兵:微软,北京
大兵在一家知名外企工作,除了本职工作外,他还是GLEAM组织的核心成员。GLEAM是微软内部一个LGBT相关组织,他们有自己的月度会议,也会和全球各城市的GLEAM组织共享工作进展。
在中国区域较为大型的LGBT活动就是「INCLUSION CONFERENCE」(多元交流会)。今年是第二届,整个交流会持续一天,一共六七个主题,LGBT是其中一个主题。
在交流会前几周,大兵会和GLEAM组织的其他7名核心成员,一起参与工牌、贴纸的设计,然后将成果摆在多元交流会门口的签到桌上。
不仅仅是参与LGBT主题的员工可领取,所有人都可以。很多人拿到手立马就换上了。大兵说,「因为交流会是在公司内部举行,有一些同事还会特意跑过来领『彩虹工牌』,然后再回去工作。今年和去年一样,1000多个工牌,供不应求。」
除了延续去年的彩虹工牌,今年还添加了彩虹贴纸。很多员工都会把贴纸贴在自己的办公区域。让大兵很开心的是,「好多人桌上都贴着彩虹贴纸,让人分不清谁是弯的谁是直的。」
细节最能体现爱,大兵说明年的GLEAM组织还会增加彩虹扇、彩虹胸针等周边。
很多外企对于同志来说,不仅仅能让你在细微处品尝爱,还能获得真金白银的福利待遇。
「异性配偶可以享受的福利,同性配偶都可以享受」
猛萌小哥:IBM,大连
刚入职4个月的猛萌小哥,他的男友同样享受了公司提供的4个月医疗保险。因为IBM公司的制度上写着,同性配偶享受和异性配偶同样的福利。
猛萌小哥和男友已经交往三年了,在入职培训过程中得知这一福利时,就将自己男友的资料提交给了人事部门,并签订了一份联合公约。因为入职不久,给猛萌小哥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为期两周的入职培训。
和猛萌小哥一同接受入职培训的有40多人,其中一场培训就是『多元化与包容』,介绍多元化讯息时,还会告诉大家,在职场遭受到歧视要及时反馈。培训课上,导师一直在鼓励同志和直人分享自己的故事。
猛萌小哥大方分享了自己和男友旅行时的照片,「现场的同事对LGBT内容并不反感,看到两个男生亲昵的照片时还会起哄。但是,有一个说完全能接受同志的大哥,在被问到如果自己的儿子是同志能否接受时,他就着急地说『腿打折』。哈哈。」
能接受同事是同志,这位大哥在东北已经是一位「多元先锋」了。
「一两个月就会发一篇LGBT文章,我觉得同事们是故意的」
建康:流利说,上海
准确地说,建康所在的流利说并不是外企,但公司主打的英语学习产品,和国际资本的投资背景,让这家公司具备了一定的多元文化。
建康的工作主要是从外刊转载文章,并做好中文翻译和批注,便于阅读者学习。
因为公司本质上还是本土企业,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LGBT,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建康说,曾有指令传达下来,要减少LGBT相关的阅读文章,「当时我以为此类的文章就不会再出现了,结果隔了两天就又更新了一篇相关文章。」
那篇文章给建康留下了深刻印象,里面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人会被有魅力的人吸引,包括被同性吸引,这要看他们的性取向。」
建康说,「其实,和同事接触下来,发现大家真的很友同。」因为是英语学习领域的原因,建康所在的20人小组当中,仅有3个男生。除了女生多,年龄也多是95后,所以大家对同志没有恐惧和偏见,更多的是包容。
他们的女组长还在建康的熏陶下说起了淋语。当别人做出很好的成绩并想发起鼓励时,她都会带着丰富的表情说一句,「妈惹~」
天惹。
最后
偏见源于无知,「不知道」「没听过」「不想听」才是恐惧的源头。
很多外企多年如一日地坚持多元教育,让员工了解少数人群,消除偏见;或是像建康的同事一样,在他们成长的年代里就出现过多元的声音,他们的心中自然就会有爱。
善良和美,从来都与取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