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帝、王、公、君、侯、伯、子,二君五爵制度行十万年之久,但正式明文记载却是在永乐洲第一次出现大一统帝国的时候才出现。

        二君,即君主,一统天下者“帝”,掌一州之地者“王”;

        五爵,即贵族,王族后裔掌一郡之地者“公”,非王族中人掌一郡之地者“侯”,王族封地少于一郡者“君”,掌一县之地者“伯”,掌一乡之地者“子”。

        其中公、侯、伯、子皆为爵,唯君称封君,意即分封于一地的君主后裔;

        只有受皇族和王族分封,或者被修仙门派认可,才能算是正式的贵族,正式的贵族也可以分封下级贵族,“公、候封伯,君、伯封子”,数量是没有上限的。

        不过封爵必须是武士,连淬体一层都没有的凡胎俗子是不能继承爵位的,而且必须有封地和俸禄,是以一般而言贵族不会随便分封下级贵族。

        当上级贵族被君主或者修仙门派褫夺爵位,下级贵族的爵位依然可以保留,因此贵族大多都会分封自己的子嗣为下级贵族。

        不是通过这三种方式得到爵位的话,是不受修仙门派和其他贵族认可的,不乎资格者随便自称是贵族、以爵位自称的话,君主有义务将其消灭,也只有这种情况,那片地区的修仙门派能够干涉,因为这已经不仅属于世俗事务,而是在打修仙门派的脸了,你堂而皇之违抗我们修仙界共同订下来的规矩算甚么意思?

        要以凡俗之躯反抗修仙之人吗?

        既然你那么勇敢,我们唯有成全你,送你去转世投胎了。

        然而,一旦有了贵族身份,就算是鱼跃龙门,因为贵族的爵位是可以自行提升的,只要领地规模足够大,例如一个伯爵打下了一郡五城来,那他就可以举行封爵仪式,自封为侯,而且其他贵族必须认可。

        不过即使领地被打下来了,郡公手上没有一郡之地,也依然能称郡公,唯有其掌控领地被打得一城不剩,没有封地的封爵才会被裁去爵位,你连守城的能力都没有了,哪还有资格当永乐子民的领袖?

        哪还有资格去领导各族武士?

        据说在更早之前有男、士两爵,但不知为何被废除了。

        而这种贵族制度,是原自五万年前永乐帝国一统天下,再之前的十万年前,也就是距今约莫十五万年前,永乐洲尚未被人称为永乐洲的远古时期、修仙界和世俗界尚未分彼此时产生,据说那时候遍地修士,但成仙者却是十万年未见。

        直至到后来有一天,某位羽化大能突破境界桎梏,成就被称为半仙的合道之境,受九天仙光接引到上界,羽化升仙,举洲瞩目,仙光所覆远在永乐洲以外的人也得以目睹,这成仙一幕震撼了永乐洲以及附近大陆的众多修仙之人。

        也是从那时开始,修仙者追求成仙的欲望霎时间无止境地膨胀起来,世俗杂务被修仙者视为费时、阻滞、负累,而出尘、去凡、脱俗成了修仙界的主流,最后各大宗门在这片氛围下,陆续订下了修士不得干涉世俗事务。

        然而,世俗界始终需要有具大义名份的人管治,否则战乱人祸将会在无止境的争权夺利下不断滋生,需要吸收新血来延续命脉的修仙门派,也不愿看见凡人血流成河、死伤无数,就在世俗间选出了一个个帝王之家,世俗界在“能者居之”的情形下,由上而下,一级管治一级,将“正统”交到凡人手上,君王和贵族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人们里头。

        凡人不知仙的时代来临,修仙者从那时起就成了藐视凡人、高不可攀的存在,不过最后世俗界依然滋生了战乱、争斗、以及形形式式的天灾人祸,只是各大门派见人口没有减少得过份,各州帝王也没有行大屠杀等被修士视为大忌的恶行,就没有修士去管凡人的芝麻绿豆事。

        甚至有一段时间,因为某地的修仙宗门一直没有下凡收徒,又恰好宗内修士完全没有与凡人接触,被某处偏远王国将修仙、道韵之说批成是蛊惑人心的迷信之说,想当然地,位处那一州的修仙门派被这无知小儿气得不轻,随手就把这个王国给覆灭了。

        在十五万年前那位大能成仙后,陆陆续续有羽化境修士成功成仙,不过随着时间过去,修仙宗门的实力每况愈下,没有修士知道原因,总之就是再没有人能得以突破羽化境,甚至到了后来,连上位修士也不再出世,永乐全土修士的颠峰实力,由十万年前的羽化境到两万年前的元婴境,最后到了如今“筑基成宗主、炼气为长老”的不仙时代。

        久而久之,修士对成仙的欲望降低,甚至连追求更高境界的欲望也并非人皆有之。

        开始有修士回到那位大能成仙之前的心态,想着既然怎么修炼都成不了仙,甚至连爬上更高境界也得看家世和资质,还不如尽情享乐,最初的时候尚且只停留在修仙界上,后来就有修士把目光盯上了世俗界,不少筑基、炼气境修士到世俗界游玩,从凡人间挑选夫婿妻妾、奴婢仆人,有些修士还不时替凡人驱鬼辟邪、治伤治病,来去无踪、高不可攀、贵不可言的仙师、仙子再度映入凡人眼廉。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下大势、诸侯混战如是,修仙、世俗两界亦如是。

        于是,在最近的数万年之间,修仙界和世俗界又不可避免地揉合在一起。

        初时修仙界确实是放手不管宗内弟子对世俗界的行为,宗内大佬拼命修炼,追求成就更高的境界,一个闭关就是几十年乃至数百年,谁有那心思看那些小年轻下凡游戏人间。

        各家王公贵族就开始用各种方式拉拢修士,下嫁公主和贵族千金予修士作妻妾、抛出重金重宝招徕修士效力、赠送奴仆、尊其为国师等等,一个修士的助力可抵千军万马,如果王族中人或者下属臣子能有一两个是仙家子嗣,不但该国声名大振,更能让各处无君贵族虚身投诚。

        永乐大帝就是其中一个具文韬武略、胸怀大志的一代帝王,据说永乐大帝尚是南永王的年幼时期,便是一个风流清秀的美少年,这么一个小正太却长了一根比之慕辛不遑多让的凶器,吸引了不少女修追求;另一方面,他宛如俏丽少女的清秀面貌又引得一些不拘荤素的男修向其求一夕之欢。

        擅于心计的永乐大帝不惜牺牲色相,满足少数下凡修士中实力强大的一群人,只是能下一城,就能得到永乐帝于床第间侍候,那些人不但不鄙夷永乐帝“明枪千人斩、暗穴百人骑”,还因为他连筑基大佬都爱慕不已,而以得到跟永乐帝一夕欢好为荣,掌控数州之地的大国国王俨然成了一代名妓,王宫变成了这位花魁兔儿爷的雅间,不过嫖资是州县城池和神兵瑰宝罢了。

        这位永乐大帝年岁逐长,到了年近四旬时方才不再能吸引到男修追求,就改用自己与其他女子所生的貌美王女或清秀王子来吸引那些曾经爱慕自己的男修。

        自己生的娃自然有乃父之风,一如当年锺情于永乐帝,那些在世俗中翻手为云的炼气后期和筑基修士移情别恋到这些新恋人身上。

        而永乐帝本人英姿不减,依旧引得女修们为其疯狂,甚至永乐大帝凭着凡人之姿纳了不少女修为后宫妃嫔。

        最终永乐帝靠着种种关系和利诱,借下凡修士之力统一永乐全土,成就万世霸业。

        直至时间到了三万多年前,那时候永乐帝国早就在万年之前覆灭了,大部份修仙门派的大佬们都发现,修士把凡人当成玩物,却早就不满足于山珍海味、恭敬尊荣、千妻万妾,开始肆意屠戮凡人、破坏家园,最恶劣的更有修士组团去灭人家国、淫人妻女,随意屠杀、捕掳凡人并以此为乐,整个世俗界人口不断递减到不足鼎盛时期一成之数,接踵而来的就是有修炼资质的人愈来愈少,甚至有修士因为世俗问题大打出手而重创或丧人命,逐渐有了修士干涉世俗王朝政治和参与世俗界的战争,导致修士的人数也随之递减,终于到了各大门派高层不得不正视的程度。

        于是各大门派再次恢复了修士不得干涉世俗事务的规矩,违者废去修为、遂出宗门,被永乐全土宗门大派通缉追杀,各州宗门还组建了联盟,派出宗内长老和执事弟子作代表,专门处理违律抗令的修士,一时间无论正道宗门抑或魔道邪派修士均对世俗之事噤若寒蝉,情况才得以缓和。

        初时各大门派的顶尖实力都是聚灵、元婴境修士,对世俗的事物兴致不大,禁令的效果显着,但慢慢衰退到金丹、筑基境上面后,于修仙一途无望的下等修士们,又开始对世俗利益起了兴趣,各门派的首席和长老们由不屑世俗凡物的上位修士变成了下等修士,各大宗门开始着眼于被以前的宗主和长老视之为蝇头小利、世俗界带来的资源。

        世俗界终于由修士们游戏人间的后花园,变成了修仙界众人的所有物。

        修仙门派扶持某方势力,把一些功法增补修改,造出了一本又一本能够炼化灵气、运用灵力、却无法踏上仙途的修武功法,交给由修仙门派扶持的势力或者向修仙门派投诚的贵族,让他们能更好地替自己办事。

        因为这些武士能够修炼,在力量、智力、寿命上都比凡人高出数倍到百倍,贵族的权力霎时间提升到了极致,武士在平民眼中就是天,贵族则是被武士和平民同视为神圣不可侵犯。贵族们自然乐得如此,作为既得利益者的他们更是全力维护这一制度,无论在爵位称呼、领地大小、上下尊卑任何一方面,都把当年定下来的规矩贯彻得淋漓尽致,有人敢对此说三道四,必将受群起而攻之。”

        于雅妃终于在慕辛的怀抱中把这一堂慕辛主动请教的课讲完,慕辛沉思起来,发现自己认知的还是不够,一个贵族制度当中涉及的事且如此之多,贵族制度如何产生、背后的故事、牵扯的人事物、为何制度持之有效、各阶层人们的心思等等。

        于雅妃始终是真正的修士,是靠着姿质得以被寒毒教看中,又靠着自己努力一步一步爬上去,跟那些因为被慕辛灌注大量灵力所成就的半吊子女武士截然不同,而且在修仙界中待上了十几年,认知和讲述的事情,都比康长文道听途说来得详尽。

        话又说回来,慕辛这时正坐在康诗涵的马车之中,朝着镇长府驾去。之所以会向于雅妃询问贵族的事情,其中的缘由,还得从一个时辰前说起。

        在慕辛刚享用完林小兰的口穴没隔片刻,林小梅就跟慕辛说,康柔和康诗涵让自己替她们传话,内容是乌骨镇长祁阴子在昨天晚上就派了家丁到康柔她们暂驻的驿站,请慕辛今晚到府赴宴,说是要欢迎慕辛大驾光临乌骨镇,祁阴子请了各大家族的族长出席,还准备送一所镇上的大宅给慕辛,以作慕辛落脚之处,请慕辛今晚务必前来赴宴,而康柔则代慕辛接受了,本来今天清晨就是让林小梅来找慕辛告知此事,只是偶尔碰见墨映媛的祸事才打断了。

        慕辛听见康柔擅自应了下来,想道也没甚么大不了,世俗武士请自己赴宴,反正自己闲着也是无聊,就应下来了,顺道见识见识这世俗底层贵族的姿态,至于送宅子,想必也不会有甚么阴谋诡计,而且自己也会在乌骨镇待上一阵子,送上门的好处不要白不要,也省得康柔等人一直住在马车或者驿站里头。

        那时候已经到了未时,慕辛就回到马车停泊的地方,带上了康柔母女、康诗涵、墨映彤三人、还有林小梅姐妹,连上侍候康诗涵的五名婢女,一行十四人坐康诗涵的马车前去镇长府。

        说起这位祁阴子,在前来乌骨镇期间就听康柔介绍过,祁阴子这个称呼并不是某个修仙大佬的道号,而是爵位。

        不过奇怪的是乌骨镇长不称乌骨子,而称祁阴子,正是因为祁阴子的封地并非乌骨镇,而是乌骨镇南面的祁阴山。

        乌骨镇在康家统治白乌县始计九百年时间,期间有足足七百多年都是由康家本家任命镇长,掌管乌骨镇政财大权、监督各大武士家族,管辖着乌骨镇七十多万镇民以及乌骨乡的各处村镇,为本家收税、发展乡内村镇。

        直至二百年前,初代石乌伯康云被佑鸿王授爵,由乡野豪族首领摇身一变当上功臣贵族。

        康云和他的么弟康?自幼感情极好,康?曾经还千里驰援康云救其一命,康云受封后马上就打算将康?分封成一乡子爵。

        乌骨镇北望白林山、东临无尽海、南靠祁阴山,往西走去就是白乌城,在三面天堑围绕下,石城、白乌两县中,乌骨乡不一定是最富裕的鱼米之乡,却肯定是最安全的重镇,也是这个原因,乌骨镇乃至整个乌骨乡的人口和发展水平一直以来都是白乌县辖下各乡中最高的一处乡镇。

        康?当年也是这么想,既然要取一处封地荫及子孙,当然是拿最好的一片地段,康云当时才刚随着公孙三郎打完江山回来,女人倒是肏过不少,可是儿子却还没生下来一个,加上康云又是只有军略武功、没有政务才干的将才,自然没有为子孙后代做打算的念头,又是自己率先夸下海口让人家随便挑的,对于康?的决定自无不可。

        刚好那时候的乌骨镇长,是康云的叔公、康云和康?他们祖父的亲弟,这位老镇长还是康云兄弟二人的祖父任命的。

        那事情就不好办了,你康云接任族长和本家家主之位都几十年了,带着康家子弟兵出外征战同样有数十个年头,还没回馈过老康家的乡亲父老一二,这才刚当上贵族,就要削掉先代族长亲自任命的族老?

        这人还要是看着你长大的叔公?

        在公,此举定然为人诟病,可算得上是不孝不义;在私,康云自己也不忍心这么做,他连自己那一关都过不去。

        康?自然也明白其中难处,于是康云就以乌骨镇南面的祁阴山为中心,划出了一乡之地作为康?的封地,命名为祁阴乡,让康?自己去开发,然而乌骨镇可是经过康家经营接近千年的重镇,岂是康?用几十年时间开发一个山上小镇可比,就算不把乌骨乡也封给他,也该给他一点油水吧!

        是以康云又许诺,待叔公老去后,让康?世袭镇长一职,表面是祁阴子,实际上却是掌控着两乡之地,名为祁阴子爵的世袭乌骨镇长就这么诞生了。

        虽然该上缴的税收、粮食和兵员还是以镇长的规格上交,但每年下来收的金银粮饷和从中得到的好处也是一分亦不落下,还收服了叔公所属的乌骨康家这支分家的子弟,作为自己祁阴康家的家臣。

        祁阴子至今传到了第三代,当代祁阴子康仲豫如今已经五十有九,是康?的嫡长孙,算起来康仲豫还是康柔和康诗涵的堂伯父、萧琴韵的堂伯公,康柔在抵达乌骨镇时,就有了上门拜访的打算,自己终究是个后辈不是么,于是就替慕辛应下了祁阴子的邀请,让慕辛带着自己和堂妹二人前去……